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史鈔類
法制類
雜史類
傳記類
目錄類
年濮王泰薨立其子欣为嗣/濮王垂拱初章怀太子贤薨授其子)
(守礼太子洗/马为嗣雍王)嗣王薨子皆袭封(嗣 韩王
纳官至员外祭/酒卒以其子璩为 (第 32b 页)
韩王)
(
国于员/外司业)有不袭封者(嗣曹王皋薨子道/古为朝官不袭封)有降爵为公侯
(荆王元景坐法贬死追封沈 …… (第 32b 页)
(嗣舒/王)有由嗣王而迁郡王者其带职事官有为国子员
外祭酒司业者 (韩王
纳并/子璩之𩔖)有加银青阶者(景龙四年嗣/郑王希言等)
(一十四人并加/银青光禄大夫)有为诸卫将军 (第 33a 页)
诸侯报仇臣窃为陛
下不取也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宣帝神爵二年司𨽻校尉盖宽饶坐上书不道谏大夫 郑昌
上言曰臣闻山有猛兽藜藿为之不采国有忠臣
奸邪为之不起宽饶居不求安食不求饱进有忧国之
心退有死节之义上 (第 10a 页)
敞议
时于定国为廷尉求明察宽恕黄霸等以为廷平季秋
后请□时上常幸宣室斋居而决事狱刑号为平矣涿
郡太守 郑昌
上疏曰圣王置谏诤之臣者非以崇德防
逸豫之生也立法明刑者非以为治救衰乱之起也今
明主躬垂明听虽不置廷平 (第 8a 页)
必固称不可上嘉其无隐
故与普俱命藉普旧德为之表率也蒙正晚辈后进与
普同位普甚推许之 陈王元僖进封许王 韩王
元侃
为荆南湖南节度使进封襄王冀王元份为威武建宁
节度使进封越王益王元杰为剑南东西两川节度使 (第 3a 页)
人使居焉
初赵赞自京兆罢归才数月上复令赞专勾校三司簿
领会改创三司官属以赞为西京作坊副使度支都监
郑昌
嗣者亦起三司走吏与赞亲比互相表里累迁
至西上閤门副使盐铁都监二人既得联职由是益横
恣所为皆不法丁卯诏 (第 4a 页)
鲁王元份当立嫡孙宗肃 韩王
元偓当立嫡孙宗缋(允/弼)
(子/)吴王元俨当立长孙宗绛(允良/子)惟秦王廷美楚王德
芳后礼官议所立 (第 12b 页)
告其实欲与俱去毋特俱死良曰臣为 韩王
送沛公今
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告乃入具告沛公沛公惊曰
为之奈何良曰谁为沛公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
关 …… (第 14b 页)
韩王成又无功故不遣就国与俱至彭城杀之及闻汉
王并关中而齐梁畔之羽大怒乃以故吴令 郑昌
(第 19a 页)

距汉令萧公角击彭越越败之时张良徇韩地遗羽
书曰汉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复东羽以故无西意
而北击齐九月汉 …… (第 19a 页)
为代王张良自韩閒行归汉汉王以为成信
侯汉王如陜镇抚关外父老河南王申阳降置河南郡
使韩太尉韩信击韩韩王 郑昌
降十一月更立韩太尉
信为 (第 19b 页)
韩王
汉王还归栎阳使诸将略拔陇西地以万人
若一郡降者封万户缮治河上塞故秦苑囿园池令民
得田之春正月羽击田荣 (第 19b 页)
 思止同制狱人称之曰遇徐杜必生遇来侯必死
主簿(自魏晋宋齐梁陈/皆有唐置二人)
狱丞(晋有左右丞各一人宋齐因之梁陈置二人后/魏北齐亦然隋有狱掾八人唐曰丞有四人)
司直(后魏永安二年置司直十人御史中尉高穆所请/也视五品𨽻廷尉位在正监上不署曹事唯覆理)
(御史检劾事北齐隋因之隋初置十人炀帝置十六人/唐置六人掌承制出使推覆若寺有疑狱则参议之)
评事(汉宣帝地节三年初于廷尉置左右平员四人宣/帝诏曰今遣廷吏与郡鞫狱任轻禄薄其为置正)
(平员四人其务平之涿郡太守 郑昌
上言曰圣王立法/明刑者非以为治救哀乱之起也今明主躬垂明听不)
(置廷平狱将自正若开后嗣不若删定律令律 (第 29a 页)
   右隋(其系欧虞等/书并见于后)
东平王写真院记(东/京)窣堵波幢铭(薛希朝分书/天宝中东京)考城令
王列德政碑(东/京)尉氏县令李良清德碑(天宝五/年东京)列子观
题名(李德裕三/起东京)左骁卫大将军翟仵碑(永徽二/年东京)长垣令
郑諲清德颂(东/京)阳武令陶公复故县记(唐衢文分/书东京)酸枣

令毋邱悦碑(东/京)扶沟令马公德政颂(东/京)潘孝子碑(东/京)
郡太守苗晋卿德政碑(王维文/北京)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碑
(邱绛文杨志/方书北京) 韩王
(北/京)赠太尉上党公碑(北/京)南乐令郑
信臣碑 愿力寺碑(北/京)馆陶令徐壳德政碑(朱瑶分/书 (第 22a 页)
四年秦伐败我鄢十六年秦败我修鱼虏得韩将䱸申
差于浊泽韩氏急公仲谓 韩王
曰与国非可恃也今秦
之欲伐楚久矣王不如因张仪为和于秦赂以一名都
具甲与之南伐楚此以一易二之计也 (第 65a 页)
韩王
曰善乃警
公仲之行将西购于秦楚王闻之大恐召陈轸告之陈
轸曰秦之欲伐楚久矣今又得韩之名都一而具甲秦
(第 65a 页)
为鸡口无为牛后今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异于
牛后乎夫以大王之贤挟彊韩之兵而有牛后之名臣
窃为大王羞之于是 韩王
勃然作色攘臂瞋目按剑仰
天太息曰寡人虽不肖必不能事秦今主君诏以赵王 (第 18a 页)
吴令 郑昌
(第 18b 页)
韩王
以距汉令萧公角等击彭越越败萧
公角等时张良徇韩遗项王书曰汉王失职欲得关中
如约即止不敢东又以齐梁反书 …… (第 18b 页)
汉遣信略韩地乃令故籍游吴时令 郑昌
(第 40b 页)
韩王
拒汉
汉二年信略定韩地十馀城汉王至河南信急击 (第 40b 页)
韩王
昌昌
降汉乃立信为 (第 40b 页)
韩王
常将韩兵从汉王使信与周
苛守荥阳楚拔之信降楚已得亡归汉汉复以为 (第 40b 页)
韩王
竟从击破项籍五年春与信剖符王颍川六年春上以
为信壮武北近巩雒南迫宛叶东有淮阳皆天下劲兵
处也乃更以太 (第 40b 页)

其人则不居其位书奏上以宽饶怨谤终不改下其书
中二千石时执金吾议以为宽饶指意欲求䄠大逆不
道谏大夫 郑昌
悯伤宽饶忠直忧国以言事不当意而 (第 65a 页)
横感义士 韩王
报主臣若为留意气持寄禹川人
 
 
 
 
 
 
  (第 104a 页)
 里(县志九/十里) 西至沁水县界大峪沟六十里(县志七/十里)

 至绛州绛县界二十五里 南至河南怀庆府济源
 县界 韩王
头八十里济源县治一百二十里 北至
 沁水县界郭壁镇四十里少东至潞安府长子
 县治一百二十里 东南到凤 …… (第 18a 页)
  又经泉秀铺十里吕家河大峪沟铺胥五里又十
  里至沁水界夫妻岭此阳城孔道也东南至凤台
  界高会村四十里南至济源界 韩王
头八十里西
  南至垣曲界轰轰村七十里西北至沁水界仙翁
  山四十里北至沁水界郭壁里四十里东北至凤 (第 19a 页)
 雁门代郡定襄北平上谷渔阳九郡
杜 缓本始中雁门太守
陈 遂本始中太原太守
王山寿元康中代郡太守
韩延寿五凤元年五原太守
杜延年秦太守赫后五凤中西河太守

张 敞宣帝时太原太守
任 宣宣帝时代郡太守
鲁 芝宣帝时并州刺史 郑 昌
宣帝时太原太守
郑 吉宣帝时云中都尉
周 堪元帝永光中河东太守
冯 立字圣卿竟宁中五原都尉为五原太守 (第 6a 页)
 使
鸿观恩楚承安元年西南路通事
贾益谦承安元年宁化州刺史泰和八年知河中府贞
 祐二年为河东南路安抚使
孙 铎承安元年河东南路转运使卫绍王时又为绛
 阳军节度使 韩王
永济承安三年昭义军节度使泰和五年改判平
 阳府 (第 18a 页)
 事因撰次以为禦寇论又是时纲维不摄阉竖专权

 尝拟前代连珠之书四十章上之留中不出而岐遂
 遭党锢去建安六年卒著孟子章句三辅决录传于
 时 郑昌
字次卿泰山刚人弟弘字稚卿亦好学皆明经通
 法律政事次卿为太原太守弘为南阳太守皆著治
 迹条教法度为后 (第 8b 页)
 务具举升巩昌知府建学校振士风历有成绩丁外

 艰卒于苫次子基以布衣荐举官高丽平泉知县 郑昌
襄陵人幼邃于学有文名洪武五年以贡隶太学
 遂通仕籍累官吏部左侍郎任专宠渥年老致政归
 始终恩礼不替 (第 1b 页)
  令成栋移兵进𠞰魁楚等皆遁走遂下梧州分遣
  总兵徐国栋取高雷廉琼四府养甲自驻广州招
  降海上四姓贼首 郑昌
四年加兵部尚书衔实授
  总督兼任广东巡抚时标营将士调遣四出广州
  驻兵仅存百馀人海贼马元生石璧徐 (第 37b 页)